​​一 虞姬

京剧《霸王别姬》是梅派的代表作之一,许多名家都表演过,但其中最有贡献的还是梅兰芳先生本人。他在传统的基础上对虞姬的服饰进行了重大改进,加入了许多自己对角色的理解,使她成为京剧中的经典形象。

按照传统来说,虞姬的行当是青衣(虽然不太典型)。但你还能找到另一个解释版本,说她的行当叫“花衫”。这是为什么呢?

“花衫”这个行当是民国时期的1920年代,为了适应这种复杂角色而新创的,一般将其归功于旦角前辈王瑶卿先生。他率先打破京剧表现女性角色固有的界限,极大提升了旦角的地位。

“花衫”接近于青衣、花旦、刀马旦的融合,兼具几种行当的特色,京剧女性角色的表现力被大大拓宽了。因此,民国的四大名旦编制了很多以花衫为主的新剧目,其中著名的花衫角色比如《汉明妃》的王昭君,以及《霸王别姬》中的虞姬。

严格意义上讲,“花衫”是实验性的行当。它的产生跟一批特定的作品和表现需求有关,定义也不十分清楚。直到今天,仍有一些京剧人不认可它作为一个行当。

不过,不论从哪个层面,都可以说虞姬是京剧中独一无二的角色类型,也正因此,她有着辨识度极高的扮相。

这张图是梅兰芳先生的经典虞姬扮相。京剧讲究宁可穿破也不能穿错,梅兰芳在这身行头中融入了许多自己的创新要素,在当时,这是非常惊世骇俗的一身打扮。

这身衣服的大类型属于梅派的“古装”。梅兰芳对衣服很有鉴赏能力,在他排演的不同剧目中,他借鉴古代名画、壁画形象等中的服饰,创制了一系列“古装”,排演了一系列“古装新戏”。

一般来说,京剧旦角的行头,上衣是在裙外面的,这样看上去身材会显得比较“上下一边粗”。比如下面这样(图中为程砚秋):

而梅派的“古装衣”的共同特色,是将上衣束进裙子里面,这样能够凸显出女性的身材美。

京剧的衣服行头和角色的表现力直接相关,不同的服饰要搭配不同的身段、手势动作和姿态,人物和衣服完全贴合,形成圆满的美学效果。

根据不同的剧情需要,梅派虞姬在剧中有多于一套行头。虞姬和大王在帐中的时候,两人的扮相大概是这样的:

梅兰芳和杨小楼

这时,虞姬穿的是传统的旦帔,明黄绣凤,暗示她的皇家身份地位。类似的服饰是京剧中贵夫人的标配。

然后到了宴席的一段,是这样的:

外面加了个披风,里面是改良过的女靠。

然后,到舞剑的时候,就变成最经典也最为人知晓的这套虞姬专有的女靠:

这套行头基本上是从上到下为虞姬特殊设计的。我们先来看头发。

京剧旦角模版式的“大头”一般是长这样的:

张国荣在电影里的另一个扮相,《贵妃醉酒》。这个其实不是特别模版,毕竟有个凤冠。

这里有典型的旦角大头的完成过程:先勒头,贴若干片子,然后线尾子,扣网子,将若干层发垫固定上去,最后插头面(装饰品),做成老百姓所说的“铜钱头”。

对比一下虞姬的头发:

都是张国荣

首先,你会发现虞姬的冠非常特殊。这个冠叫如意冠,由于长得像一个翘起来的如意而得名(前面低后面高,有立起来的“延”,所以明星张XX在老九门里代那个是不太对的),前后有旒(俗称穗子的那个东西)。

这个如意冠京剧在旦角几乎没有别的角色戴,可以说是虞姬独特的角色符号,也是她的识别特征。据说,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凤凰“首如锦鸡、冠似如意、头如腾云、翅如仙鹤”。

其次,她头上没有很多“铜钱”,只有左右各一绺,弄成月亮门的形状,中间还有一撮“刘海”(小穗);发髻在头的正上方,后面不是尾子是辫子。这也是梅兰芳先生创新的产物,“古装头”。

然后说身上。

古装衣我们刚刚说过了,梅派的衣服上的图案是凤凰花卉。有一点需要注意,就是这套衣服是没有水袖的,梅派全是直袖,电影里张国荣那身是紧袖(不然怎么舞剑?水袖舞剑是很别扭的)。

古装衣部分原本的花纹是锦鸡穿花,由于虞姬和鸡谐音。不过后来逐渐不严格,也有用凤凰的。也有京剧人给博士提供了一张他的袖子锦鸡、披风凤凰的照片,仅供参考。

裙子还是传统的“马面裙”,只有一片,展开的形式大概是这样的(请无视花纹):

戏曲的清马面,与汉服的马面裙不一样

最外面一层是鱼鳞甲。这也是虞姬专属的识别符号,是梅兰芳先生找专人定制的。

它属于改良的女靠,比一般女靠要“东西少”,也没有“小旗”,只有肩甲(云肩)和下甲两部分,四周垂着很多穗子。下甲一般做成兽头鱼尾,绣鱼鳞图案,都是取鱼虞谐音。

差不多就是这样。最后还填个金项圈填个飘带,就齐活了。

梅兰芳

鱼鳞甲一般做成金色的,也有做成其他颜色的

张火丁,融入了程派特色

梅兰芳自己的演出本总结了一下:

古装头套,度顶插如意冠(男旦扮应系后刘海,女旦扮后发长可以知不用),黄帔,金项圈,白色绣马面裙子,圆领半肥袖道明黄色上身,下系裙子,外穿鱼鳞甲,系腰箍内,缥帯,上披珠串改良云肩,黄色绣花斗篷容,彩鞋,彩袜。

二 霸王和霸王别姬

霸王的行头能说的要比虞姬少一些。京剧项羽传统上属于净行(花脸),以金少山先生的表演最为知名,杨小楼用长靠武生去“应工”,也传为经典(请戏迷们不要在评论里比较谁更厉害)。

不管哪个流派,项羽的行头都差不多是下面这种:

这个相对固定的制式在京剧中叫“靠”,是武将通用的行头。项羽这一身也是专属的,叫“霸王靠”,头戴霸王盔,身上黑色平金绣靠,最重要的识别特征是靠肚下面那一排穗子,据说是由于金少山先生一次演出行头出错,老板急中生智,把上一出戏中“三军司令帐”的沿子给接了上去,反倒成了经典。

看到上面的鱼图案了吗?这一片有个专门的名字,叫“吊鱼”,是靠的制式配件。

故事和图片都来自宋宝罗先生的博客,左边是武生的硬靠,右边是“项羽定制款”霸王靠

项羽的脸谱和霸王靠都是“无双”的,在京剧角色中独一份,是他独特的角色识别特征。戏曲里有“韩信曲子霸王靠”一说,是从昆曲来的,意思是这样的角色真能考验演员水平。

梅兰芳与金少山。图片来自《梨园杂志》。

戳这里看两人化妆谱

和虞姬一样,项羽也有多于一套行头。在表现帐中的场面,项羽穿的是王公贵族男性的服饰——蟒。项羽的蟒一般是散龙黑色大蟒(金少山是穿团龙的,但目前市面上的表演似乎是散龙居多),上面是龙,下面是“海水”。这个元素也被用到了食魂霸王别姬的衣服上。

说回食魂霸王别姬的衣服。霸王别姬的立绘同时蕴含着虞姬的要素和霸王的要素,人设中已有详细的解释。

他这套衣服有限地采用了云肩穗子元素,不是古装衣,头上的冠虽然也有旒,但也有很多球球(“英雄胆”),看成如意冠的变形似乎比较合适。胸前的鱼挂饰、衣角的海水图案和穗子都是来自两个角色行头的设计元素。

英雄胆这个设计要素可能是来自于霸王的,暗示他的人格中既包括虞姬的一面,也包括霸王的一面。

这身衣服的玄妙之处在于,它看上去又像旦角,又似乎有武生及其他男性角色行当的某些因素,比如“英雄胆”。仔细看的话,眉间还有一点红——“英雄扦”(“化蜡扦”),是生角的专属。

这暗示霸王别姬不等于虞姬,而且也不是只能唱旦角。说不定也能唱霸王?但霸王可是花脸。

反倒是这张预热图,展示了食物语的考据癖,还原度还是挺高的:

最后说下这张图里缺失的部分:双剑

这个道具现在可以买到批量生产的成品。它其实是两个“半把剑”,剑柄和剑身都有一面是平的,一面是凸起的,所以两把可以合装到一个剑鞘里。当然,两把剑都不是开刃的,而且一般是镀铬铁片、甚至是铁片包了一层银纸,想砍都砍不死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*考据bot不是京剧专家,如有错误敬请指出,感谢。

*游戏形象是艺术创作。请勿在评论中发表引战言论。

​​​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