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发明涉及档案保护的技术领域,更具体地,涉及一种档案砖修复方法。
背景技术:
档案、图书、书画、古籍、文献资料等纸类材料,因保管不善,长期受潮积压,在高湿、霉菌、尘土、水分等因素的作用下,使纸张之间相互粘连,经挤压阴干后,整册纸张便会粘结成干硬砖块,俗称“档案砖”或“书砖”。档案砖的修复是对档案砖进行揭启,并分离粘连的纸张,恢复档案原貌。目前,常见档案砖的修复方法有干揭、湿揭及蒸气湿揭等方法,在高温或常温状态下进行修复,档案已发生霉变,而且这些方法需要专业人员手工揭启,修复效率低,修复过程易造成二次伤害。
技术实现要素:
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,提供一种档案砖修复方法,对档案砖进行揭开修复,修复效率高,防止档案霉变;且修复过程不会导致二次伤害,保护档案的完整性。
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,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:
提供一种档案砖修复方法,包括以下步骤:
s10.将需要修复的档案砖用水浸泡,软化档案砖,分解胶结物至档案纸张分离;
s20.将纸张分离后的档案砖从水中取出置于推车架上,推入修复室内,并关闭密封门,保持修复室内环境整体密封;
s30.进入冻结冷缩阶段:控制制冷组件运行,将修复室内温度降低至0℃以下,档案纸张冻结冷缩,档案纸张之间相互分离;
s40.进入升温解冻阶段:控制制冷组件运行停止、加热组件运行,将修复室内温度升高至0℃以上,冻结的档案解冻;
s50.进入除湿干燥阶段:控制制冷组件和加热组件同时运行,维持修复室内空气温度在0℃~30℃,降低修复室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至档案纸张干爽;同时,制冷组件运行产生的凝结水由排水组件排出。
本发明的档案砖修复方法,档案砖经过浸泡分离、冻结冷缩、升温解冻、除湿干燥各步骤处理进行修复,整个档案砖修复过程便捷,无需手工揭启,具有较高的修复效率;且整个修复过程在低温状态下进行,能够防止档案霉变,防止修复过程中档案发生二次损伤,保持档案修复后的完整性。
优选地,步骤s30中,控制制冷组件运行,将修复室内温度降低至-20℃~0℃温度范围内,使得档案纸张之间相互分离。降低温度,档案纸张冻结冷缩,降低档案纸张之间的粘结度,有利于档案纸张之间相互分离。
优选地,步骤s40中,控制制冷组件停止、加热组件运行,将修复室内温度升高至10℃~30℃温度范围内,使得冻结的档案解冻。使得冻结后的档案解冻,为后续的除湿干燥阶段做准备。
优选地,步骤s50中,控制制冷组件和加热组件同时运行,维持修复室内温度在0℃~30℃温度范围内、相对湿度在10%rh~40%rh湿度范围内,并在所述温度范围内、所述湿度范围内保持8h~56h,至档案纸张干爽。控制修复室内的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,对档案砖进行除湿干燥,去除档案纸张中的水分至能够完全揭开为止。
优选地,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形成封闭回路的制冷机组及蒸发器,所述制冷机组及蒸发器内部流通有制冷剂。本发明的制冷机组包括连通设置的压缩机和冷凝器,在工作时,压缩机向冷凝器排入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气,蒸气在冷凝器中向环境介质散热,冷却成高压高热液体,经减压节流后,以饱和蒸气状态喷入蒸发器内气化,吸收流入空气的热量后变成低温低压的饱和蒸气,进行循环。
优选地,所述蒸发器的上方设有送风口且送风口处安装有风机,所述蒸发器的下方设有回风口,所述送风口、回风口及风机组成空气循环组件;所述加热组件为加热器,所述加热器设于蒸发器和送风口之间。修复室内的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由回风口进入并流经蒸发器,空气中的水分在蒸发器的表面析出凝结水,去除水分的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由送风口进入修复室内,达到制冷除湿的目的。
优选地,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底盘以及与连接于底盘底部的排水管,所述底盘设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,所述排水管与制冷机组连接。由于制冷除湿的作用,在蒸发器表面冷凝析出的凝结水,凝结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汇入至底盘中,汇集在底盘中的水由排水管排出修复室。
优选地,所述蒸发器、加热器及风机集成于第一设备室内,所述制冷机组放置于第二设备室内,所述推车架放置于修复室内,所述第一设备室、第二设备室及修复室围绕形成方形柜体,所述方形柜体铰接连接有密封门。方形柜体结构紧凑,外表美观,占用体积小。
优选地,所述第一设备室设于修复室内部,且第一设备室与修复室之间设置有挡板,所述空气循环组件设置于挡板;所述第二设备室设于修复室外部,所述第二设备室设有连通第二设备室与外界环境的通风孔板。压缩机和冷凝器放置在修复室外部,利于散发压缩机和冷凝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。
优选地,步骤s50按以下方法进行:控制制冷机组、风机及加热器启动,修复室内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进入第一设备室,流经蒸发器表面,空气中的水分在蒸发器表面形成凝结水,凝结水在重力作用下下降至底盘中,并由排水管排至修复室外。
与现有技术相比,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:
本发明的档案砖修复方法,档案砖经过浸泡分离、冻结冷缩、升温解冻、除湿干燥各步骤处理进行修复,修复过程无需手工揭启,操作便捷,一般的人员能够完成档案砖修复操作,修复成本低,且修复效率高;
本发明的档案砖修复方法,整个修复过程在低温状态下进行,能够防止档案霉变,防止修复过程中档案发生二次损伤,保持档案修复后的完整性。
附图说明
图1为本发明的制冷组件、加热组件和排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i;
图2为本发明的制冷组件、加热组件和排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ii;
图3为本发明的制冷组件、加热组件和排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iii。
附图中:1-方形柜体;11-密封门;12-修复室;13-挡板;14-第一设备室;15-第二设备室;16-通风孔板;2-制冷除湿组件;21-制冷机组;22-蒸发器;3-加热组件;4-排水组件;41-底盘;42-排水管;5-空气循环组件;51-回风口;52-送风口;53-风机;6-推车架。
具体实施方式
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。其中,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,表示的仅是示意图,而非实物图,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;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,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、放大或缩小,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;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,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。
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;在本发明的描述中,需要理解的是,若有术语“上”、“下”、“左”、“右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,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,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、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,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,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,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,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。
实施例
本实施例为档案砖修复方法的实施例,包括以下步骤:
s10.将需要修复的档案砖用水浸泡,软化档案砖,分解胶结物至档案纸张分离;
s20.将纸张分离后的档案砖从水中取出置于推车架6上,推入修复室12内,并关闭密封门11,保持修复室12内环境整体密封;
s30.进入冻结冷缩阶段:控制制冷组件2运行,将修复室12内温度降低至0℃以下,档案纸张冻结冷缩,档案纸张之间相互分离;
s40.进入升温解冻阶段:控制制冷组件2运行停止、加热组件3运行,将修复室12内温度升高至0℃以上,冻结的档案解冻;
s50.进入除湿干燥阶段:控制制冷组件2和加热组件3同时运行,维持修复室12内空气温度在0℃~30℃,降低修复室12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至档案纸张干爽;同时,制冷组件2运行产生的凝结水由排水组件4排出。
本实施例在实施时,档案砖经过浸泡分离、冻结冷缩、升温解冻、除湿干燥各步骤处理进行修复,整个档案砖修复过程便捷,无需手工揭启,具有较高的修复效率;且整个修复过程在低温状态下进行,能够防止档案霉变,防止修复过程中档案发生二次损伤,保持档案修复后的完整性。
作为优选,步骤s30中,控制制冷组件2运行,将修复室12内温度降低至-20℃~0℃温度范围内,使得档案纸张之间相互分离。降低温度,档案纸张冻结冷缩,降低档案纸张之间的粘结度,有利于档案纸张之间相互分离。
步骤s40中,控制制冷组件2停止、加热组件3运行,将修复室12内温度升高至10℃~30℃温度范围内,使得冻结的档案解冻。冻结后的档案解冻,为后续的除湿干燥阶段做准备。
步骤s50中,控制制冷组件2和加热组件3同时运行,维持修复室12内温度在0℃~30℃温度范围内、相对湿度在10%rh~40%rh湿度范围内,并在温度范围内、湿度范围内保持8h~56h,至档案纸张干爽。控制修复室12内的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,对档案砖进行除湿干燥,去除档案纸张中的水分至能够完全揭开为止。
如图1至图3所示,制冷组件2包括形成封闭回路的制冷机组21及蒸发器22,制冷机组21及蒸发器22内部流通有制冷剂。本实施例的制冷机组21包括连通设置的压缩机和冷凝器,在工作时,压缩机向冷凝器排入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气,蒸气在冷凝器中向环境介质散热,冷却成高压高热液体,经减压节流后,以饱和蒸气状态喷入蒸发器22内气化,吸收流入空气的热量后变成低温低压的饱和蒸气,进行循环。
其中,蒸发器22的上方设有送风口52且送风口52处安装有风机53,蒸发器22的下方设有回风口51,送风口52、回风口51及风机53组成空气循环组件5;加热组件3为加热器,加热器设于蒸发器22和送风口52之间。在实施时,修复室12内的空气在风机53的作用下由回风口51进入并流经蒸发器22,空气中的水分在蒸发器22的表面析出凝结水,去除水分的空气在风机53的作用下由送风口52进入修复室12内,达到制冷除湿的目的。
如图1所示,排水组件4包括底盘41以及与连接于底盘41底部的排水管42,底盘41设于蒸发器22的下方,排水管42与制冷机组21连接。由于制冷除湿的作用,在蒸发器22表面冷凝析出的凝结水,凝结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汇入至底盘41中,汇集在底盘41中的水由排水管42排出修复室12。
本实施例中,蒸发器22、加热器及风机53集成于第一设备室14内,制冷机组21放置于第二设备室15内,推车架6放置于修复室12内,第一设备室14、第二设备室15及修复室12围绕形成方形柜体1,方形柜体1铰接连接有密封门11。方形柜体1结构紧凑,外表美观,占用体积小。其中,第一设备室14设于修复室12内部,且第一设备室14与修复室12之间设置有挡板13,空气循环组件5设置于挡板13;第二设备室15设于修复室12外部,第二设备室15设有连通第二设备室15与外界环境的通风孔板16;本实施例将压缩机和冷凝器放置在修复室12外部,利于散除压缩机和冷凝器工作过程产生的热量。
具体地,步骤s50按以下方法进行:控制制冷机组21、风机53及加热器启动,修复室12内空气在风机53的作用下进入第一设备室14,流经蒸发器22表面,空气中的水分在蒸发器22表面形成凝结水,凝结水在重力作用下下降至底盘41中,并由排水管42排至修复室12外。在进行除湿干燥时,制冷机组21启动,修复室12内空气流经蒸发器22,空气中的水分在蒸发器22表面凝析为凝结水,修复室12内空气的绝对湿度下降;去除水分的空气在进入修复室12之前经加热器加热,温度升高,修复室12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下降。
显然,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,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。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,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。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。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、等同替换和改进等,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。